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这场直播 告诉你非遗手工艺大师机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首 页
关于我们
公司产品
实际应用
解决方案
典型案例
品质管理
公司资质
联系我们
如何付款
留言板

  凯源恒瑞监控>>首页>>这场直播 告诉你非遗手工艺大师机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这场直播 告诉你非遗手工艺大师机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创新与转化,推动传统工艺的传播传承、创新提高,“浙江传统工艺推广展”第三场系列活动——手工艺大师王文瑛机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采用视频直播的方式呈现。
           说到穿针引线,女工刺绣,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诗经》上有“素衣朱绣”的说法,可见那时刺绣已经很普遍了。缝纫机进入我国大致是100多年的历史,家庭普遍使用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王文瑛老师是杭州用缝纫机进行刺绣,用舶来品传承传统文化举足轻重的人物,她让机绣从制作桌布、被罩床单这样的日用品变成了具备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王文瑛,1944 年生于杭州。她从20岁起从事机绣事业,是中国机绣的传承人和开拓者。199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16年被评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她是2004 年首届杭州工艺美术保护品种认定专家组成员,是我国唯一一位缝纫机刺绣国家级大师。省级非遗“杭州机绣”代表性传承人。在她的机绣艺术生涯中,不仅绣出了大量艺术精品,也在国内众多刺绣流派中独树一帜,为形成杭州机绣这个独特的绣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977年,以分劈双径线结合长针针法绣双面异色绣,在机绣日用品向欣赏品过渡中突破了重要的工艺瓶颈,同时也为形成杭州机绣的工艺特色即双面异色开了先河。1983年,她创新形成了机绣行业中独树一帜的缝纫机刺绣最高难度技法:双面异色异物绣技法。1984 年,她首创机绣动物写真绣,拓宽了机绣欣赏品的创作领域,逐步形成了杭州机绣对于花鸟虫鱼、动物人物、风景静物以及从中国画、西画、摄影中选择各种题材的成熟的针法工艺。

           她创作了大量的机绣工艺精品。其中,国家级的奖项的作品有10件,其中6件为金奖,如双面异色绣《藤篮猫咪》《吊篮双猫》《喜乐蒂牧羊犬》《天下·狮》,双面异色异物绣《雷锋今夕》和《地戏脸子》。省级的奖项有5件,如双面绣《白鹦鹉》和双面异色绣《草帽狗》《六和瑞雪与六和春早》。

           2012年5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到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参观,看到王文瑛的机绣台屏《雷峰今昔》,顿时惊讶得走不动了:“这么神奇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其实最早,机绣做的都是床罩、台布之类的日用品,到王文瑛手里,才衍生出“杭州机绣”这个崭新的种类。
           “绣雷峰塔的难度啊,你可不知道。”王文瑛说,新塔和旧塔看着相似,其实很不一样。旧塔的沧桑味道,新塔的丰富细节,那些翘角和细致的窗格子,绣的时候要非常仔细和耐心。“开始我先绣正面,绣完一面,反面也出来了,没做好。我就掉个头,先绣反面的旧塔,结果新塔变样了。不停地拆掉重做。要一次做出不同的两面,真是动了不少脑筋。”

           “万事开头难,学机绣也一样,在绣漂亮的东西之前,总要做很多很多练习,打好基本功。第一年,教的只有基本针法,像拉针什么的,其实就是练习用的,真正的作品里根本用不上。第二年开始练习绕线绣花,绕线要绕很长时间;再学长针,学会长针后就可以绣花鸟了。今年是第三年,最近的学习项目是单面绣,现在做的是风景。”王文瑛说,工艺精品不仅承载着制作者的匠心,更传递着这门技艺的精神。

           这次和师傅一起参展的,还有王文瑛的弟子、机绣技艺传承人王艳俐。她的作品也是用普通家用缝纫机和真丝线绣,色彩、光影、桥浑然一体,而且自带油画效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如何付款 | 留言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宏福科技园10号楼4层
市场部电话:(+86)010-62610932;
手机:
13426082725;18519231073;传真:010-62610932 
Copyright(C)2003-2023 北京安鸿达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318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