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星锐 FW-787/FW-720筒型绷缝机调整与维修(下)
 
首 页
关于我们
公司产品
实际应用
解决方案
典型案例
品质管理
公司资质
联系我们
如何付款
留言板

星锐 FW-787/FW-720筒型绷缝机调整与维修(下)
 

星锐 FW-787/FW-720筒型绷缝机调整与维修(下)

    (接上期)

     注意:下切刀组完成调整时,应再次用手动移出动刀刀片,确认相位是否正确、顺畅。调整下切刀组相位时,应确认针杆是否处于上定点位置,下钩针位于左定点(此为切线点)。(3)下切刀组的回刀位置。(4)安全开关位置。

    2.3 下切刀组与针板及下钩针线的关系
    (1)当动刀刀片 A往左边移时,应通过针线的线环 B(图 25)。

    (2)动刀刀片往左边移至左定点时,下钩针线 C应滑入动刀刀片 A的左边刀口 D内(图 26)。

    (3)动刀刀片往右回移时,动刀刀片右刀口应勾住针线,左刀口勾住下钩针线,一起往右拉回(图 27)。

    (4)针线及下钩针线由动刀刀片拉回与定刀切断,针线切断后自然脱落,下钩针线靠近下钩针一端线头应稳稳地被动刀刀片和夹线弹簧片夹住(图 28)。

    2.4 上切刀组与上饰线、针及钩针的关系
    注意:安装调整上切刀组前,应先确定针杆是否停在上定位,且上钩针的相位应处于正常状态。(1)上切刀组高度的调整当动刀刀片 A移至下死点时,动刀尖与上钩针 B的上沿应切齐等高 C(图 29)。调整时旋松上切刀组 D上的两个螺钉 E,上下移动上切刀组的位置,调整完毕,拧紧螺钉 E即可(图 30)。

    (2)上切刀组刀片压力的调整上切刀组的动刀与定刀压力,可由螺钉 F旋转微调至适当压力(图 30)。
    (3)上切刀组角度的调整注意:调整上切刀组角度前,应先调整好上切刀组的高度。
    (1)当动刀刀片 A往下移至下定点时,动刀刀片 A应位于针及上钩针 B的间隙中央,注意不可和针磨擦碰撞。且动刀刀片 A往下移时,刀片前端斜面应和上饰线有摩擦接触情况 C,当动刀刀片往上收刀时,上饰线才能顺利地滑入槽内(图 31)。

    (2)调整上述位置时,可旋松上切刀组 D的固定座上螺钉 E、F、G进行调整(图 32)。三个螺钉旋松顺序为E→F→ G,锁紧时反向顺序为G→ F→ D。

    2.5 拨线器相位的调整
    (1)拨线器 A的高度拨线片 B往下摆动至呈水平状态时,拨线片底部与长针的针尖的距离为1毫米,即为拨线器的高度(图 33)。

    (2)拨线片 B的前后位置拨线片 B通过压脚时,拨线片与压脚前沿的间隙为1毫米(图 33)。(3)拨线片 B的左右位置拨线片 B移到左定点时,拨线片的勾线尖端与左针的距离约为3.5毫米(图 34)。

    注意:调整时,旋松两个螺钉 C,调整拨线器 A的相位,调整完毕,拧紧螺钉 C即可(图 35)。 

    3 常见故障的排除
    3.1 清洁保养
    (1)机器外表应经常保持干净,避免布屑阻塞过线孔及夹线片,造成线迹不良。(2)针板下方的送布牙架结构 A的缝隙要经常清除干净。如有积油而造成渗油情况,就是布屑累积太多或吸油管阻塞造成的,故应定期清除送布牙架 A里面及更换回油管的吸油海棉 B、C(图 36、图 37)。

    3.2 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3.2.1 跳针、断线
    (1)是否使用错误型号的机针。
    (2)使用机针是否已弯曲,毛边或未装至定位或未装正。
    (3)缝线是否存放过久或本身粗细不均,接头太多或漏穿过线器的情况。
    (4)注意针线及底线(下钩针线)的近期线沙拉组是否太紧或太松。
    (5)底线(下钩针线)的近期线凸轮时位关系,检查是否已经走位。
    (6)检查前后护针片的相位是否正确。
    (7)下钩针针尖是否已毛边,或下钩针与针的时位关系调整走位。

    3.2.2 缝纫不顺产生布料起皱或斜纹
    (1)针对布料性质调整送料牙与差动送料牙的差动比率。起皱情况是将差动送料牙与主送料牙调同步或略慢于主送料牙,斜纹情况是将差动送料牙与主送料牙调同步或略快于主送料牙。
    (2)注意压脚压力应适中,且不能与针板面有间隙。
    (3)送布牙应视缝纫布料的厚薄、伸缩性质,调整适当高度。
    (4)缝纫工控制面料的手势,应视布料性质不同而不同。

    3.2.3 机器产生异声
    (1)检查机头与桌板的固定螺钉、垫片、防振塑胶等的安装方式是否依照规定安装,否则会产生桌板共振等异声(以直驱式小马达机器为主)。
    (2)检查机器前盖、面盖螺钉是否松动,或有因拆装后未密合即锁紧,而产生的异声。
    (3)检查油量是否太少,造成机器润滑不够,发烫产生的异声。

    3.2.4 不喷油或不吸油
    (1)检查喷油管及吸油管是否破裂或接头未锁紧而有漏气的情况。
    (2)送布牙架下方的吸油管及针杆内侧的吸油管,如有积油,应检查是否因布屑累积太多未清除造成吸油管阻塞。
    (3)检查吸油管与吸油海棉是否正常接触。

    3.2.5 针线或底线切不断
    (1)切线点不对,机器停止的时候针杆是否停在上死点。
    (2)下切刀的动刀刀片前进至左定点时,行程是否足够。
    (3)下切刀组向左前方移出时(第一段动作)刀尖的前后位置是否正确。
    (4)刀片弹簧压力是否调得太弱。
    (5)检查动刀、定刀是否有磨损或相位异常。
    (6)电压过低造成传动电磁阀变弱。
    (7)针板下方是否积存布屑太多,导致动刀无法准确进入线圈。

    3.2.6 上饰线(网线)切不断
    (1)按上切刀的调整,检查动刀刀片剪线相位是否正确。
    (2)检查上切刀上的弹簧压力是否太弱。
    (3)检查上钩针的相位及行程是否正确。

    3.2.7 拨线器无法将线头拨起时
    (1)确认每次切线时,针线是否每次都有被下切刀完全切断。针线未被下切刀切断时,拨线器则无法顺利将线头拨离针板面。
    (2)检查拨线器安装的位置是否正确。
    (3)检查拨线器回归时弹力是否太弱,是否有活动不良的情况。注意:如果针未被切断导致拨线器无法将线头拉出而卡在针下面时,应先用剪刀剪断针线,使拨线器的拨线钩针能回归至原点,否则会造成针与拨线钩相互碰撞。

    3.2.8 前踩踏板、机器不能运转时
    (1)检查保护下切刀组回归定位的安全开关小绿灯是否亮着(位于机头后方,安全开关上)。如未亮则表示下切刀组未回归定位,安全开关自动断电以保护下切刀不被碰撞。
    (2)检查电脑控制箱显示代码,再对电机故障进行排除。
    (3)检查机头电机与电脑控制箱中的电线、插头是否有脱落或未插紧,而造成接触不良等情况。

    3.2.9 后踩踏板时,切刀组及自动抬压脚全无动作
    (1)检查机头后方的连接端子上电线是否脱落,造成各活动部位(下切刀、上切刀、抬压脚)未接收到信号,而无法动作。
    (2)用手动方式检查切刀机构及松线机构是否顺畅,有无卡死情况。
    (3)检查电脑控制箱上显示代码,对照排除异常状态。


发布人:北京安鸿达缝纫机配件厂家批发公司
发布时间:2025年2月27日


此新闻已被浏览 690
点击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如何付款 | 留言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宏福科技园10号楼4层
市场部电话:(+86)010-62610932;
手机:
13426082725;18519231073;传真:010-62610932 
Copyright(C)2003-2023 北京安鸿达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318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