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一台缝纫机,一张桌子,组成了她自食其力的梦想!
 
首 页
关于我们
公司产品
实际应用
解决方案
典型案例
品质管理
公司资质
联系我们
如何付款
留言板

一台缝纫机,一张桌子,组成了她自食其力的梦想!
 

一台缝纫机,一张桌子,组成了她自食其力的梦想!

         说起缝纫机,时光回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最时髦的家庭大物件就是“三转一响”,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手表。“三转一响”可以说是当时结婚的"四大件"。其中,拥有一台缝纫机几乎是那个时代里每一个待嫁女子的梦想。

    干冲南便社区 陈桃女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老式的缝纫机已经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在,在洋浦很少见到老式的缝纫机了。

           在洋浦干冲南便社区,今年55岁的陈桃女就拥有这样一台老式的缝纫机。
           一台缝纫机,一张桌子和一些剪刀尺子、针线等物品,组成了陈桃女自食其力的梦想。这里没有招牌,36年前的某一天,实在无法确切是从哪一天开始,陈桃女的裁缝讨生活的日子便从这条街悄然开始了。

           初见陈桃女,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一身的穿着十分朴素,头戴着一顶红色的毛线帽子,留着一头短发,一副老花眼镜里有一双充满坚毅神情的眼睛。

          陈桃女回忆,因为腿脚不便,她便选择做裁缝师傅。19岁的时候,自己出来给大家缝缝补补,赚钱过日子了。手巧的她,大家有需要缝补的衣服和裤子,都找她缝补。

           从早上8点到晚上,陈桃花一直坐在凳子上,十多个小时里,她将裤子、衣服袖子摊平,左手往机针前推,右手向前拽,手臂像拉着琴弓,悠长自如地伸缩,双脚不停地踩着桌子底下的踏板,动作十分娴熟,挥洒自如,在缝纫机“哒、哒、哒……”声中,一件件衣服裤子,就被她缝补好。
           来自南便社区的一位陈大姐,时常来找陈桃女缝补裤子、衣服。每次缝补一件裤子或衣服,陈桃女只收她4到5块钱。陈大姐说,陈桃女过得不容易,她腿脚不方便,丈夫也没有工作,还有一个女孩在黑龙江的一所大学读书,生活挺困难的,全家人都靠她做裁缝养家。

           一天下来,陈桃女都顾不上休息,只要有缝补的衣服,她都会抓紧时间用缝纫机缝补。困了,她就在缝纫机前打个盹,醒来后继续缝补衣服、裤子。中午的时候丈夫才给陈桃女带午饭。
           说到这里,陈桃女的眼眸中闪着某种自豪。
           问起一家人的生活。陈桃女说,丈夫在家负责做饭,家里小孩打些零工,一年下来也赚不到什么钱。女儿还在读大学,从过去到现在,一家人吃饭都靠这台缝纫机。可以说,缝纫机是陈桃女的一个宝贝。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过给老二,老二补补老三穿。”在陈桃女看来,有这样一台缝纫机,可以拆拆补补改改,日子便可以过好。
           说到现在的生活,陈桃女说,现在来缝补衣服的,都是老客,年轻人比较少。不管生活多苦,都得继续向前看,生活总会好起来的。
    ▲陈桃女要缝补的裤子 衣服

           日子像车轮一样,碾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那些年月终究是要过去的。如今的洋浦,随着洋浦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吃、穿、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服穿戴真是“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衣不同。”对于多数人来说,买一件衣服已不再是件奢侈的事,缝纫机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慢慢失去它曾经的光芒。但很多洋浦人却舍不得丢掉家中的那台老式缝纫机,陈桃花便是其中的一位,她一用缝纫机来工作。因为这台小小的缝纫机,不仅是一个时代缩影,它承载着几十年来一个家庭的故事,更是那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那些记忆里,有家,有爱,还有慢慢流淌的温暖。


发布人:北京安鸿达缝纫机配件厂家批发公司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日


此新闻已被浏览 515
点击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如何付款 | 留言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宏福科技园10号楼4层
市场部电话:(+86)010-62610932;
手机:
13426082725;18519231073;传真:010-62610932 
Copyright(C)2003-2023 北京安鸿达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31849号-1